
秋意渐深,杏叶金黄。在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岩村,近300年历史的孙家大院与现代化的数字展厅融为一体,带领游客穿越古今,畅谈历史。
随州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是炎帝神农故里、中国编钟之乡。这里散布着九口岩村、戴家仓屋、桃源村、柯家寨、紫金山村、大步村等六个中国传统村落。
近年来,我市以保护为根本、以文化为灵魂、以产业为脉。通过还原科学、旅游文化融合、强化民生,让古村落的沉睡被赋予“活在当下”的活力。
和之前一样排列
保留了古村落的“肌理时光”
“我市投资600万元对戴家仓库进行分阶段改造,遵循‘对老房子进行最小干预、修缮如初’,让后人仍能感受到一百年前的温度。”随州市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界河村党支部书记沉新介绍。
戴家苍梧传统村落是我市保存最完整、规模最大、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群。这里是清道光年间四级京官戴耀堂居住的庄园。庄园内部巧妙地划分为两个主要区域:东边的青城,由弘吉、顺吉、老乡吉、绍祥吉、永吉、千吉六座相对独立的古老而又相连的小宅组成;西土城,主要是营房、佃户宿舍、菜园等。
沉信说道:“由于这座庄园内不断的战乱,一些城墙、城门、城堡s,建筑物已被拆除或毁坏。我们正在积极争取财政奖励和补贴,社会资金参与,牌坊已重建,古老的石墙已修复,村庄的古朴和美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。
柯家寨,位于随县曹店镇三道河村,经历了400年的风霜。村里的房子都是四合院的形式。每栋房屋均采用九檩十八柱的现代框架结构。每扇门上都有雕刻精美的鼓鼓和石墩。百余户人家,廊檐相连。至今,村里每个院落都有良好的排水系统。
近年来,我市文物部门与高校团队合作,对城墙结构进行逐段勘测、测绘,并使用原尺寸青石修复缝隙,让古城墙得以保存。村庄恢复往日雄伟。 “修复不是‘翻新’,而是让古村落以原样‘活’起来。”三道河村党委书记柯红星说。如今,行走在柯家寨,踩着凹凸不平的青石板,仍能感受到古村“一人管关”的气势。
随州传统建筑受地理、气候、环境、人文等因素的影响,融合了江南建筑文化的秀丽典雅、西部少数民族的风情和东方折衷主义风格的特点。
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,我市建立了“综合政策政策+地方政府配套+社会资金参与”的不同保护资金筹集机制,采取“综合保护+旅游活化”的方式,分批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修缮,投资4400万元以上。下一步,我们将积极争取更高效的资金,加大投入,采取“卡桑依绣”“靠夫”,继续做好传统村落和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。
文化与旅游融合
让古村落“时尚”
“青砖黑瓦搭配咖啡,在红色纪念馆里也能找到一种‘时尚’的感觉!”今年国庆,九口岩村红岩咖啡馆一开业就迅速走红朋友圈。游客在古银杏树下喝咖啡,然后转身步行到太阳的家庭庭院参观。
这座房子始建于 1733 年,至今仍保留着其魅力。原为新四师五师师部及政治部旧址h 军队。该村依托“红色”名片和“古色古香”村、“金”银杏、“绿”景观的资源优势,推动红文、红绿、红莲、红商、红农一体化,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。
九口岩之行,你不仅可以游览红色遗址、聆听革命故事,还可以去螺石村探索古城墙,在泵路公园体验速度与激情,在自然探索中心感受挥汗如雨的快感,在大乐之夜民宿彻底放松自己……
业态多样、配套设施齐全,让红九口岩“繁荣”起来。 “去年,该村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,为200多名村民提供了居家就业机会,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。”
柯家寨村童秀龙拥有的“龙梅客栈”成了“打卡”地对于游客来说。他收集了200多件自家传下来的古代工具,创建了“古寨民宿博物馆”,游客可以睡在古床上,观赏古代文物,体验磨纺等传统农耕活动。
今年元宵节,广水市杨寨镇大布村方家湾举办了90多场长宴。近千名村民齐聚一堂,吸引外地游客参加团圆饭。大布村始建于明朝,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百年民俗文化,成为鄂北乡村文化的重要代表。
近年来,逐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,推广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,不断完善基础设施,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。方峰 秘书村党支部负责人介绍说:“我们依托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,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、风俗民俗体验等文化旅游项目,让更多人感受到古村落之美。”
加强民生
搬动“村民的袋子”
“古村落保护得好不好,取决于村民有没有钱。”这是我市在实践中认识到的硬道理。
“十里花溪、石器时代房屋、千年柿树、万公顷茶园”,广水市武胜关镇桃源村是远近闻名的“明星村”、“示范村”。该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,已带动150余名村民就业。整合闲置房屋,打造两大民宿群,特别是朋儿湾石屋群和蒋家桃源千年柿树群,围绕打造“百年石屋、千年柿树”,实现“茶园旅游、桃园食宿”的产业发展模式。
该村还依托山地农场等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柿子、黄桃等特色产业,不仅充实了村民的腰包,也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亮点,吸引了游客前来采摘。去旅游吧。
随县曹甸镇紫金山村依托古建筑和红色文化资源。村里集体投资80万元,将碾子湾一处废弃仓库改造成四合院客栈。湾区13名村民全部参与行动,增加了收入。村里村民刘清平说:“客栈开业后,种出来的蘑菇会送给附近的餐馆,也可以卖给游客,这样就解决了蘑菇的问题。”销量不佳。”
九口岩村的变化也让游客们兴奋不已:他们回村当导游,开农家乐,当民宿管家。他们学习插花和咖啡制作等新技能,并在家中完成了高质量的工作。
柯家寨村通过“党员带头示范+群众参与”,将闲置农舍改造为特色民宿,组织农场主参加镇村烹饪培训,开发农事学习课程。如今,该村已开发农家乐4栋、民宿1栋,解决了200余名村民就业。
“去年民宿的收入是12万元。 “我还雇了3名村民帮忙,每月给他们3000元工资。”佟秀龙说。香村大米采用“古寨牌”包装,每斤可以多卖0.3元。蘑菇、散养鸡蛋也成为与旅游者竞争的伴手礼。sts。到2024年,全村农产品销售额达到80万元。
青瓦依旧,生机盎然。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复兴,让古村落留住了“乡愁之根”,发芽了“时代之芽”。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我市将继续坚持“保护与利用并重”,让传统村落成为“铭记乡愁、传承文化、富民”的璀璨承载,多年来继续“活”起来、“走红”。
来源: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勤 通讯员 刘文宇